首先给小伙伴们科普一下什么是“超级月亮”和月全食。
什么是“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Supermoon)是指新月或满月时期,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这是描述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着地球公转,行经近地点之时,同时又在日地连线上的专有名词。
什么是月全食?
月全食也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天狗吞月”。它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
所以“超级月亮”和“月全食”一起发生,是怎样的呢?
据称,在“超级月亮”出现的时候,月球的直径可以比平时看起来大14%。而随着月全食的发生,“超级月亮”逐渐“走入”地球的阴影,看起来就像是被“披上”了一层红铜色的外衣。
“超级月亮”和月全食同时发生从1910年以来仅出现过5次,上一次是在1982年,而下一次将出现在2033年。除了观赏以外,科学家在月食期间可以也得到许多平时无法获取的月球数据。比如,NASA的LRO(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将可以测量月球表面的温度。
既然这么难得,又恰逢中秋佳节,小伙伴们一定不要错过,下面附上加拿大各时区区观测“超级月亮”与月全食时间及不同时刻月亮形态变化图。中秋赏月走起!
赏月时间
东部时区:
中央时区:
太平洋时区:
山地时区:
月食拍摄
长焦、脚架、快门线一个都不能少, 可最大程度展现月球细节。看过上面的配图你可能也意识到了,200mm焦距其实也只能拍到一颗“绿豆”。所以建议使用400-1800mm进行拍摄。当然焦距可以等效,APS-C以及其他小画幅相机优势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快门线, 而快门线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我们知道单反相机在快门出发的瞬间会有震动产生,而使用长焦镜头时,由于镜头取景的范围非常小,因此丁点的震动也会被放大很多倍。表现出来,将会是被拍摄的主体模糊不清晰。因此使用快门线,外加反光板预升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曝光:快门、光圈F8、ISO、请参照上面的表格,这个表格才是这次曝光的法宝。而在拍摄月全食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表现手法,适当调整我们的曝光参数,比如为了获得更好的快门速度,我们可以将ISO升高等等。
对焦:拍摄月球时有些相机的自动对焦能力可能会失灵,手动对焦变得比较靠谱,传统经验是将镜头调至无穷远再往回略收一些即可。而现在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支持实时取景,完全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实现精细焦。
如果焦距不足以把整个月亮填满画面,可以试着在画面里加入一些前景,比如屋顶、树等等。
拍摄方法方面,以点测光为主,快门优先模式,速度最好不要低于安全快门时间,因为月亮也在“跑”,镜头焦距越长“跑”得越快,速度稍微慢一点画面就会模糊。最后,感光度记得要和快门配合,以保证曝光准确。
间隔拍摄就没有太多要求了,最好可以固定焦点、支持手动曝光。以广角镜头为例,拍摄前物色好一个不错的前景画面,再把相机固定到三脚架上,对准月亮方向以固定时间间隔拍摄。如果是单反、无反,最好遥控拍摄。
拍摄完成后,抽取不同时段照片进行后期叠加就能得到一张有趣的“月食项链”。
拍摄月亮跟拍摄星空是一样的,必须要把镜头设置成手动对焦。先把镜头的焦点设在无穷远处,再打开数码单反相机的即时取景功能(LV),把月亮像放大之后再细致对焦。一旦对焦完成,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就尽量不要再调整镜头了,否则还必须重新对焦。
拍摄月亮时的曝光参数,可以通过对月面的单点测光来设置。如果采用通常的评价测光或者全局测光模式,月面几乎肯定会过曝成一团亮白,那就什么细节都看不出来了。另外,由于月亮每时每刻都在天上移动,单张照片的曝光时间最好不要太长。
在月亮完全被地球阴影遮挡时,璀璨的星空也会显现出来。我们完全可以让暗红色的月亮与繁星及银河来一张合影。
建议使用200mm – 600mm, UP进行拍摄, F8-11, 最亮时1/200. 月全蚀时天空很暗,快门区速度用1秒,大光圈,高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