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加里是一个新兴而繁忙城市,以下是卡城近140年来的一些亮点,虽然仍不足以诠释这个城市:
驿站的建立
1875年,为了给本地威士忌酒交易商开辟路线,由西北皇家骑警独立出来的一个支队在弓河与肘河的交汇处建立布里瑟布瓦驿站。次年,麦克劳上校以他苏格兰家乡地名对此驿站重新命名。卡尔加里和市内南北通向的麦克劳大道(Macleod Trail)因此而得名。人们至今仍然可以在那里买到威士忌。
铁路的修建
1883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建至卡尔加里,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它是卡尔加里从边缘地区迅速转变为西部移民和殖民者进驻的繁忙地区的第一步。
卡尔加里被大火烧成平地
1886年,当大火烧毁新城市里的许多两层木框架楼房之后,居民用河边砂石来重建房子。此后的几十年里,卡尔加里变为“砂石城”(Sandstone City),其标志性建筑为最初的市政厅、稻谷交易大楼和帕里瑟旅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打断了砂石建房,不再重现。所幸,“沉淀吧!我亲爱的华生”至今仍然能令人发笑。
卡尔加里成为城市
1894年,拥有3900人的卡尔加里发展成为了一个城市。
Guy Weadick举办了一场表演活动
1912年,一个牛仔组织几个著名的卡尔加里人,举办一项新的活动—牛仔节。活动发起人名叫Guy Weadick, 而支持此活动的卡尔加里人是Pat Burns, Archie McLean, George Laneand A.E. Cross (四巨头)。活动于1919年再次举办,最终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户外秀”。
石油
1914年,勘探者在Turner Valley发现石油,促进了一次短暂的繁荣,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夏天爆发,繁荣就此暂停。在上世纪20年代,随着艾伯塔省南部越来越多勘探者的到来,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却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1947年,勘探者在Leduc发现石油,很多公司就在卡尔加里设立总部和炼油厂,卡尔加里因此成为50年代发展最快的城市,市中心的格局逐渐形成。
70年代,全世界石油储藏量不足,卡尔加里的能源企业家把握商机,从中取利。卡城从此扩展,百万富翁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号高速公路
1962年,一号高速公路开通,从Crowchild Trail开车到16街左转就可以到达Moncton.
艺术与文化
1996年,Eric Harvie向艾伯塔捐赠大量历史收藏品,Glenbow博物馆从此诞生。同年,卡尔加里大学从艾伯塔大学中独立出来。
卡尔加里塔
1968年,Husky塔改名为卡尔加里塔,对公众开放。这座高达191米的标志性建筑一直是卡城最高的建筑,直到1984年被Petro-Canada中心(现在的Suncor Energy Centre)取代。虽然该塔看起来不高,但是独特的观景台让它继续成为卡城地标。1988年安装在塔顶的燃气大火炬还是很酷,中午12点的钟声仍然很妙。
轻轨来了
1981年,从南边Anderson Road到市中心7街的轻轨开始运行,长达10.9公里。
(2009年2月,乘坐C-Train的人已达10亿人次)
经济危机
1982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卡城造成巨大影响。经济发展暂停,空置率和失业率从4%上升到10%。即使富豪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你感觉到了吗?
1988年,卡尔加里举办冬奥会,不仅如此,卡城现在拥有各种世界性运动设施,包括速滑馆(Olympic Oval), 加拿大奥林匹克公园(Canada Olympic Park)和加德满都避暑山庄(Nakiska Mountain Resort),享有国际度假目的地的美誉。
(1988年冬奥会主题曲)
文化繁荣
备受争议的和平大桥(Peace Bridge)的建成,通往西面的轻轨线通行、月牙形状的摩天大楼The Bow的竣工,让卡城享有加拿大文化之都的美名。En Cana集团和Cenovus能源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座236米高的大楼The Bow里,它是全省最高的商业建筑,大楼前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雕塑Wonderland,出自艺术家Jaume Plensa之手。
水,到处都是水
2013年六月的重大洪灾使得7万5千名卡城市民被迫疏散,而这场天灾的影响将持续很多年。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如同市长南施所言,此次洪灾为牛仔节赋予了新的意义。